PrimitiveAnything – 开启3D形状生成新纪元
PrimitiveAnything是什么
PrimitiveAnything是由腾讯人工智能平台部(AIPD)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新型3D形状生成框架。它突破传统3D建模方式,如同在3D建模领域掀起一场“乐高拼图”式的革命。该框架能够将复杂的3D形状分解为简单的基础几何元素,如立方体、球体、圆柱体等,并通过自回归方式逐一生成这些基元,最后将其组合成完整的3D物体。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建模效率,更为空间智能、游戏开发和机器人领域带来了全新可能。
核心功能
- 高质量3D原语组装生成:PrimitiveAnything可生成几何精度极高且符合人类视觉认知的三维模型,确保生成结果与原始物体在形态上保持高度一致,能忠实还原各类复杂物体的细节。
- 多样化3D内容创作:支持从文本或图像输入来指导生成过程,这种多模态的支持为内容创作提供了极大便利,用户可轻松通过文字描述或图片示例生成相应的3D模型。
- 高效的存储和编辑:采用基础几何元素表达方式,使生成的3D模型数据量大幅减少,实现超过95%的存储节省,同时保持高度可编辑性,方便用户快速修改和调整模型。
- 自回归变换器架构: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自回归模型逐个生成三维基元,能有效处理不同长度序列,支持扩展新的几何类型,适应不同长度和复杂度的3D模型生成需求。
- 无歧义的参数化方案:创新性解决参数化过程中模糊问题,确保模型在训练和推理阶段的高度稳定性和一致性,使每个生成步骤都精确可控。
- 模块化设计与扩展性:框架的模块化设计支持无缝集成新的原语类型,无需修改架构,能适应不同的原语表示,可灵活添加新的部件类型,适应多种表示方式。
- 几何保真度与语义一致性:在生成过程中,保持高几何保真度,生成符合人类认知的语义分解结果,使模型不仅外形准确,语义信息也清晰合理。
技术原理
PrimitiveAnything的核心技术基于自回归生成模型和基础几何元素的组合策略。其关键步骤如下:
- 基元提取:自动识别输入物体的关键几何特征,将其分解为若干基础形状,如同庖丁解牛般精准地将复杂物体拆解为简单几何元素。
- 序列建模:利用Transformer网络对基元进行有序生成,确保最终组合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,使生成过程符合人类逻辑。
- 优化调整:通过多轮迭代优化,提升生成模型的几何精度和视觉效果,使其更贴近真实物体的形态特征,如同反复雕琢的艺术品。
- 适应性增强: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,支持多种输入形式以及不同类型的三维基元组合方式,可适应不同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。
支持平台
PrimitiveAnything主要服务于PC端,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、3D设计软件、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设备等平台,为这些领域的创作者和开发者提供强大的3D内容生成支持。
团队介绍
PrimitiveAnything由腾讯人工智能平台部(AIPD)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。腾讯AIPD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致力于推动AI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。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,在计算机图形学、视觉认知等领域研究成果丰硕。双方强强联合,汇聚了一批在3D建模、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,共同打造了这一创新性3D形状生成框架。
项目资源
- 官网:PrimitiveAnything官网
- 源码:[PrimitiveAnything源码](https://github.com/tencent Raqqa/PrimitiveAnything)
- 在线演示:PrimitiveAnything演示
业务场景
- 3D建模与设计:为设计师提供高效起点模型,大幅缩短创作周期,特别适用于复杂形状的设计工作,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。
- 游戏资产生成:帮助开发者快速生成高质量游戏素材,支持用户自定义内容创作,并无缝对接物理引擎,丰富游戏内容。
- UGC内容生产:降低三维内容创作门槛,使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创建并编辑个性化内容,激发用户创造力,推动UGC生态发展。
-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:为AR/VR应用提供实时生成的三维物体,显著提升用户体验的真实感和沉浸度,拓展应用场景。
- 机器人技术:在机器人抓取规划、场景理解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,通过简化碰撞检测和抓取规划,提高机器人操作效率和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