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PP – 开启智能未来:AI 技术的革新力作

VPP 是什么

VPP 即 Video Prediction Policy,是清华大学和星动纪元推出的首个 AIGC 机器人大模型。它基于预训练的视频扩散模型,学习互联网上的大量视频数据,能够直接预测未来场景并生成机器人动作,实现了机器人在行动前对未来的 “预见”,极大地提升了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任务执行能力。

核心功能

  • 提前预测未来场景:让机器人在行动前 “看到” 未来,依据预测结果提前规划动作,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,增强了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。
  • 高频预测与动作执行:可实现 6-10Hz 的预测频率和超过 50Hz 的控制频率,有效提高了机器人动作的流畅性和精准度,使其能够更自然、高效地与环境交互。
  • 跨机器人本体学习:能够直接学习不同形态机器人的视频数据,包括人类操作数据,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学习对特定本体数据的依赖,大大降低了数据获取成本,同时也提升了模型的通用性和迁移能力。
  • 多任务学习与泛化:在复杂的真实世界任务中表现出色,涵盖抓取、放置、堆叠、倒水和工具使用等多种任务,展现了强大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。
  • 可解释性与调试优化:基于预测视频可以提前发现失败场景,方便开发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优化,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。

技术原理

  • 视频扩散模型(VDM)的预测性视觉表示:以预训练的视频扩散模型(如 Stable Video Diffusion)为基础,学习预测未来场景。该模型通过单步去噪生成预测性视觉表示,所生成的视觉表示不仅包含当前帧信息,还能明确表示未来帧,为机器人的动作规划提供了关键依据。
  • 动作学习:运用 Video Former 聚合预测性视觉表示,提取时空信息,并基于扩散策略(Diffusion Policy)生成机器人动作,实现了从预测到执行的无缝过渡,确保了机器人动作与预测场景的高度匹配和连贯性。
  • 优化与泛化:VPP 基于互联网视频数据和机器人操作数据进行训练,有效减少了对高质量真机数据的依赖。同时,借助跨本体学习技术,VPP 能够直接学习不同形态机器人的视频数据,从而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,使其能够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上实现快速适应和高效运行。

支持平台

VPP 主要运行在 Linux 操作系统上,其开发和部署依赖于一些常见的硬件平台,如 x86、ARM 等架构的服务器和嵌入式设备。此外,为了实现高效的数据收发和处理,VPP 还会与 DPDK 等高性能数据平面开发套件进行集成和优化。

团队介绍

VPP 由清华大学和星动纪元联合推出。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,在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顶尖的研究团队,为 VPP 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技术支持。星动纪元则在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,能够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,推动 VPP 的不断创新和完善。

项目资源

业务场景

  • 家庭服务:可帮助完成家务任务,如倒水、拿取物品等,还能照顾老人或儿童,为他们递送物品,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。
  • 工业制造:适用于零件抓取、货物搬运和堆叠等场景,能够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人力成本,同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,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性。
  • 医疗辅助:可协助手术器械传递,为医生提供更精准、快速的器械支持,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;还能用于康复训练,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辅助训练,促进患者康复;此外,在病房物品递送方面也能发挥作用,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。
  • 教育与研究: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操作流程,提高学习效果;在实验室中,可用于实验操作的辅助和指导,降低实验风险,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高效的实验工具,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。
  • 服务行业:如在餐厅可用于送餐服务,提高上菜速度和准确性;在酒店可用于行李搬运,提升客户体验;在公共场合可作为导览机器人,为游客提供准确的导航和信息介绍,增强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